Hillshsu's Blog

Posts Tagged ‘長毛象

102-10-13帶兄妹倆參觀國立科學教育館展出的「冰原奇跡—史前巨獸•長毛象」特展。

這次特展不僅有長毛象與其他冰原時期動物的化石,還有大象家族的演化介紹,

最特別的應該還是精心打造的冰原隧道,讓我們經歷一場冰原探險,

以及互動體驗區,可以增加親子互動與加深印象。

上午9點鐘,在1樓的售票亭兌換門票後,準備前往7樓特展區參觀。

102-10-13冰原奇跡_看板

第一區:冰原隧道區

第一區就是打造0度C以下的冰原空間,

我們先在雪衣出借處等候工作人員為我們遞上紅色雪衣,有區分大人與小孩尺寸,

我們已經有心理準備,今天都換上長褲才出門。

接著打開冰原區的大門,旁邊的溫度標示 -9.4度C,準備踏入冰原冒險。

102-10-13冰原奇跡_冷凍區入口

走進冰原隧道,昏暗的燈光與急速下降的氣溫,讓兄妹倆尖叫聲連連,

隧道的兩側鑲嵌有阿舍利石斧以及史前人類頭骨等。

102-10-13冰原奇跡_冷凍區人骨與石斧

通過時間隧道回到冰河時期,可以看到冰河動物在遭遇暴風雪,

或掉入冰河時所冰封的一瞬間,包含有醒目的洞熊,以及牆上半冰封的劍齒虎。

參觀時還可以看到工作人員為維持環境安全,利用鏟子鏟開地面所結的冰塊。

這一區比時光隧道更冷,低溫加上狂風,很有在暴風雪中冒險的感覺。

102-10-13冰原奇跡_冷凍區洞熊與劍齒虎

第二區:長毛象與象的族群介紹

離開冰原隧道區,歸還了紅色雪衣,

兄妹倆靜靜坐下來欣賞冰河時期動物的影片,抬頭還可見直升機正在吊掛長毛象化石,

通過由貨櫃組成的隧道,準備進入「360度動態化石主題舞台」。

以「劍齒虎狩獵長毛象」為概念,將數十隻的劍齒虎以飛撲、甩落或是被踩踏等動作,

圍繞在長毛象全身骨骼的化石真品上,營造出真實的狩獵情境,

這一區所展示的長毛象全身骨骼化石是來自西伯利亞的亞庫次克地區,

所挖掘出更新世的長毛象之化石真品,小寶對於劍齒虎身上的骨骼特別有興趣,

一直在問,為何在腹部處都會多一根橫骨呢?

102-10-13冰原奇跡_劍齒虎大戰長毛象

接著進入「珍稀的動物化石與臺灣古象區」,

這一區相當富有知識性,且此區的展示多以木箱堆疊的方式呈現。

入口處還貼了1張有關傳說中獨角獸的故事,

原來古希臘時代的水手,在某個島上發現一塊巨大的骨頭,

其中在龐大的頭骨上只有一個大大的眼窩,

便驚慌的認為他們誤闖了獨眼巨人或獨眼怪獸的墳墓,然後開始流傳許多故事與傳說,

其實那個只有一個大大眼窩的龐大頭骨,就是猛瑪象的頭骨,

所謂的眼窩其實是猛瑪象內鼻孔的位置。

102-10-13冰原奇跡_化石區01

在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恐龍滅絕進入新生代之後,

哺乳類動物便取代恐龍佔據了生態系,演化出今日多樣化的種群。

哺乳類動物的身體結構複雜,有別於其他族群的大腦結構、恆溫系統與循環系統,

大多屬於胎生,具有能為後代哺乳、毛囊與汗腺等共同的外在特徵。

現場展出摩根錐齒獸,體型雖小,卻是最先出現的哺乳類動物,

臺博館土銀展館的長毛象骨骼旁,同樣也出現這隻體型如現生老鼠般的小型哺乳類動物。

哺乳類分成單孔類、胎盤類以及有袋類,五千萬年前就出現了早期的蝙蝠與鯨,

到了四千萬年前,在哺乳綱下的各類基本目就已經出現了。

102-10-13冰原奇跡_哺乳類動物

(摩根錐齒獸、劍齒虎、美洲野牛)

接著介紹整個大象家族與系譜的演變,

在地球史的過去,象的種類很多樣,分布也很廣泛,

從最小型的始祖象,到下門牙內彎碩大的恐象,

以及下門牙類似鏟子的鏟齒象、門牙又直又長的劍齒象,到門牙又彎又曲的長毛猛瑪象,

用以適用地球上各式各樣的棲息環境。

大象家族體型從小至大依序為始祖象、古乳齒象、嵌齒象、乳齒象、長毛猛瑪象、

劍齒象、亞洲象、非洲象與恐象,除了有空間分布的說明外,還有不同齒座型態的標示。

根據長毛猛瑪象的象牙(門牙)化石發現,象牙的尖端都有磨損的痕跡,

再加上長毛猛瑪象所生存的環境較為寒冷,有可能會利用象牙,

把冬天裡結冰的冰層翻開,取食被埋藏在下的乾草來吃,

展區也列出象牙臼齒生長的時間表,清楚的顯示隨著年紀的增長,臼齒的增生。

102-10-13冰原奇跡_化石門牙

這一區是各式大象的齒座,

其中,乳齒象主要棲息在森林,體型較小的林象,牙齒上有成對如乳頭形狀的突起,

能壓磨植物,也能切割植物,以樹葉或草類為食。

102-10-13冰原奇跡_化石齒座

(鏟齒象的齒座、乳齒象的齒座、劍齒象齒座的下顎)

如何鑑定現生象牙與長毛猛瑪象象牙?

展示牌寫著,用肉眼看史垂格線的交叉角度若小於90度,則為長毛猛瑪象;

若大於115度,則為現生像。

利用也可利用如長波紫外光燈、傅氏轉換紅外線光譜分析儀,

以及利用十倍放大鏡等儀器,來分辨象牙骨質與其他骨質之差異,

現場即提供放大鏡可觀察骨質的特徵是否具有凹洞或擦痕。

此外,現場還提供劍齒象牙齒、臼齒,以及頭骨等化石展示。

102-10-13冰原奇跡_劍齒象

(猛瑪象的牙齒、劍齒象的牙齒、劍齒象臼齒)

還有安氏大唇犀,牠是犀牛的祖先,生存在中新世的中國蒙古,

大唇犀的下顎比上顎大,下顎骨粗狀成鏟子狀,並且往上彎。

披毛犀又名長毛犀,生存在更新世並在冰河時期存活下來,

披毛犀有扁平的角,可以推開雪來吃草,也有厚厚的皮毛與脂肪,可用來禦寒。

102-10-13冰原奇跡_化石區_犀牛

(安氏大唇犀牛、披毛犀、未知的頭骨)

洞熊是一種更新世生存於歐洲的熊,體型比現今的棕熊大上許多,

大約在兩萬年前的冰河期滅絕,

洞熊有寬而圓的顱骨,身軀肥碩還有長長的大腿與壯碩的小腿,

骨骼結構與現生棕熊相似,行走時以整個腳掌接觸地點的蹠行。

從牙齒結構看來,推測應該是雜食性且以植食性的比例居高。

102-10-13冰原奇跡_洞熊

遠古時期臺灣也有大象的出現,

在現今的臺南左鎮、臺中大坑、臺灣海峽的澎湖水道等地區都曾經發現過古象化石,

證明臺灣在最近的一百五十萬年前,生存過許多大象,

這些化石也證明了臺灣海峽曾經浮出水面,

且曾經是一大片草原,讓這些哺乳動物可以棲息並遷徙來臺灣,留下珍貴的化石。

這次展出有從澎湖海溝打撈出來的古菱齒象之上顎化石。

102-10-13冰原奇跡_台灣古象

現場還展示局部澎湖海溝動物群的頭骨,包含臺灣虎頭骨、鬣狗頭以及豬頭骨。

所謂的「澎湖海溝」是指位於臺灣本島與澎湖群島之間,

其海底表面呈北狹南寬的隆起、峽谷以及河流侵蝕的低槽,

此處海域的水深一般在70至80公尺,最深處可達200公尺。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漁民在此區域進行底拖作業時,經常撈起大型動物的化石。

「澎湖海溝動物群」在年代的鑑定上,在距今四萬年至一萬年前的更新世晚期,

此區的動物群組成與年代更早的「左鎮動物群」(更新世中期),並沒有延續的關係,

反而與大陸華北江淮地區的動物群,有相似的動物組合,

這說明冰河時期的陸橋形成後,可能造成動物的大遷徙,

澎湖海溝動物群就有可能是由華北地區遷徙而來的。

102-10-13冰原奇跡_澎湖海溝動物群

在離開富有知識性的化石展示區後,可以看見考古學者的工作區,

狹小的空間卻堆疊大量的作業工具與文件資料。

第三區:歡樂體驗區

接著進入「歡樂體驗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擬真巨型氣動長毛象,

這次特別引入日本公司製作1:1等比例的擬真氣動長毛象,

不但頭部、口鼻可以擺動,更可以發出吼叫聲。

102-10-13冰原奇跡_大型娃娃

還有「凍原主題互動大探索」,可以親自體驗長毛象的腳印有多大?

大象的牙齒原來是6顆用一生,所以很怕蛀牙,要勤刷牙,

小美還很喜歡躲在長毛象的背板後面,將手伸進大象的長鼻,模擬大象的鼻子這麼長。

大象喝水必須利用長鼻,但不是利用鼻子直接吸水,

而是將水吸附在鼻子的前端,像勺子一樣送入口中,所以大象的鼻子是很重要的器官,

如果被咬傷,大象就會因為無法喝水飲食,或失去敏銳的感覺功能而導致死亡。

102-10-13冰原奇跡_互動區01

長毛象的皮毛摸起來感覺是怎麼樣?現生大象的皮膚摸起來又是如何?

現場提供「皮皮驚喜箱」讓我們伸手進去觸摸看看,還有臺灣古菱齒象的臼齒化石供觸摸。

此外,現今還存在的非洲象與亞洲象的數量也在逐漸減少中,

拒絕非法的象牙買賣,才可以保護我們心愛的大象朋友。

102-10-13冰原奇跡_互動區02

在「化石挖掘體驗區」,小朋友們可以扮演考古學家,

拿起刷子,輕輕地刷去覆蓋在長毛象化石上的砂土。

102-10-13冰原奇跡_化石挖掘體驗

在化石挖掘體驗區旁撥放的影片,

雖然有中文字幕,可惜只有英文發音,媽咪我得在一旁同步口譯給還不識字的小寶聽。

在近出口處,還展示各式精細手工縫製的仿真皮毛布偶,

牆上也宣示著「保護牠們是人類身為地球一份子的責任」。

102-10-13冰原奇跡_影片

商品展示區販售有相關紀念品,我們投下$50硬幣製作1枚冰原奇跡特展紀念幣,

最後在科教館1樓的石尚自然探索屋,購買長毛象化石挖掘組,

憑冰原奇跡特展門票購買冰原系列相關商品,還可以有9折優惠,

購買挖掘組還多贈送1張價值$30告示牌,小寶挑了三角龍造型的圖案。

長毛象化石挖掘組剛好可以當作他的生日禮物。

102-10-13冰原奇跡_紀念品

備註:此文章部分內容整理自官網與展場內的解說牌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