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lshsu's Blog

Archive for 八月 2013

幾個禮拜前,在士林科學教育館的石尚自然探索屋門市,帶回2套化石挖掘體驗組,

符合滿$ 888元贈送三葉蟲化石(真品)的門檻,

購買的化石挖掘體驗組分別為恐龍蛋(暴龍)與恐龍挖掘(迷惑龍),

今天要先開箱的就是恐龍蛋(暴龍)的頭骨。

102-08-11恐龍蛋開挖00

恐龍蛋挖掘共有暴龍、三角龍、腫頭龍、迅掠龍、圓頂龍以及副櫛龍等6種,

隨蛋附贈挖掘工具組,包含木製鑿子、小毛刷、快乾膠、木製支架、木製底座各1個。

102-08-11恐龍蛋開挖01

兄妹倆分兩次挖掘,第一次先體會不泡水的乾挖法,

告訴兄妹倆,化石挖掘現場通常是乾燥缺水的環境,不一定有濕潤的土壤,

於是,第一次的開挖也讓整間客廳蒙上一層細塵,

兄妹倆合作努力半個多小時,只挖不到三分之一,充分體會考古挖掘的辛苦。

102-08-11恐龍蛋開挖02

一個星期後的假日,這次以A3紙箱的上蓋為基底,套上一層塑膠袋,

重新開啟化石挖掘場,這次模擬在剛下過一點小雨的環境下開挖,

恐龍蛋泡水5秒後取出,兄妹倆再合力開挖,泡過水的恐龍蛋少了一點塵土,

仿製的陶土也較易成塊挖下,小美插花玩了十幾分鐘後,就交給小寶專注地挖掘,

當挖到化石骨骼時,有特別提醒小寶要小心挖掘,

畢竟考古學家都是在室內小心翼翼完成最後的化石清理工作。

102-08-11恐龍蛋開挖03

小寶第一次挖掘經驗不足,等媽咪仔細查看時,暴龍的牙齒已少了很多顆。

最後再用清水稍微清洗,並用毛刷刷除殘留的陶土,

乾燥後就可以用挖掘工具組內附贈的快乾膠黏著,

這個部分動作要較精細,就由媽咪代為操作,

完成後可以木製支架架起,變成展示品,完成暴龍頭骨之挖掘工作。

102-08-11恐龍蛋開挖04

102-08-23幸運獲選參加桂冠品味教室親子廚房—涼感沙拉活動(09:30-12:00)。

一早帶著小美前往位於大安森林公園旁的夏廚生活工作坊(文化大學推廣部1F),

小美很開心可以跟媽媽單獨約會,也非常期待可以跟媽媽一起做烘培,

從小特別喜歡跟媽咪一起玩親子烘培DIY活動,這次她第一次參加親子廚房活動。

夏廚生活工作坊活動場地約能提供8對親子參加,所以今日幸運獲選的也只有8對親子,

我們提早抵達現場,現場的工作人員的人數比家長還多,大哥哥大姊姊們相當熱情,

還貼心準備小朋友愛喝的多多與適合大人飲用的果露。

102-08-23桂冠廚房01

每一組親子桌上都備有5條100g裝的桂冠沙拉,其中1條是千島沙拉醬,

還有3顆水煮蛋與4片吐司,穿上圍裙的小美仔細研究今日的活動流程與建議食譜。

102-08-23桂冠廚房02

示範工作檯前準備好多新鮮蔬果,還有各色已調好的沙拉醬,

廚師叔叔正在利用德式起司腸製作小章魚,熟練的切劃著。

102-08-23桂冠廚房03

第一道料理:碎蛋沙拉

材料:3顆白煮蛋、1包100g桂冠沙拉醬、鹽巴與黑胡椒少許

將白煮蛋的蛋殼剝去,再用安全刀小心將蛋切碎,重複完成3顆白煮蛋之切碎動作。

102-08-23桂冠廚房04

如果嫌蛋沙拉太單調,也可以混入葡萄乾、玉米粒等,再利用生菜、小番茄做擺盤裝飾,

小美小心的將已混入葡萄乾與玉米粒的蛋沙拉攪拌均勻,

再塗抹在已經由媽咪協助切邊後的吐司上,再小心蓋上,由媽咪協助對切成三明治狀,

媽咪再跟小美一起商量如何擺盤,我們母女倆都很喜歡蔬果,更喜歡色彩豐富的裝飾,

合力完成第一道料理:蛋沙拉三明治。

102-08-23桂冠廚房05

第二道料理:調沙拉製作

接著再到示範桌前觀看廚師叔叔示範如何調製色彩豐富的沙拉醬,

利用哇沙米醬(綠色)、黃芥末+蜂蜜(淡黃色)、咖哩粉(土黃色)、

匈牙利紅椒粉(紅色),分別扮入沙拉醬,調製成4色沙拉醬,方便稍後的自由作畫。102-08-23桂冠廚房07

再利用示範工作檯前的各色新鮮蔬果,利用一點巧思,就可以完成蔬果沙拉拼盤。

小朋友們拿著小菜籃,前往工作檯挑選食材,再回到料理工作檯前,

跟媽咪一起討論作畫的主題,小美年紀較小,她比較喜歡繽紛的色彩,

決定利用蔬果的自然色與各色沙拉醬,營造出色彩繽紛的樂園。

102-08-23桂冠廚房06

小美拿著1條小黃瓜小心翼翼的切成條塊狀;再拿秋葵,切出點點星星,

媽咪幫她將紅色與黃色甜椒切成條狀,剩下就利用苜蓿芽與豌豆芽自然鋪成草地,

將四色沙拉醬分別裝入塑膠袋中,尾端剪一個小洞,就可以自由作畫,

小美喜歡擠好多好多沙拉醬,她豪爽的作畫方式跟她的性格很像,

根本不是那個看到麥克風,就開始假裝害羞的小女生。

102-08-23桂冠廚房08

辛苦的工作人員除了教我們親子烘培的小撇步外,還幫我們清理工作檯面,

主動關心每個小朋友,真的相當熱情又貼心,

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

去年11月拜訪過三峽老街,隔天(101-11-11)帶兄妹倆在家自行DIY金牛角麵包,

最近又想吃這種香純不加一滴水的札實口感麵包,

利用102-08-18星期天的上午,將客廳變成廚房,帶兄妹倆DIY金牛角麵包。

食譜是參考Carol金牛角麵包,這次做的是16個。

材料:老麵麵團200g(高筋麵粉125g、水75g、速發酵母1/4t、鹽1/4t,

將上述材料混合均勻揉至表面光滑,放入塑膠袋中,再放入冷藏1夜)、

高筋麵粉360g、低筋麵粉240g、速發酵母1t、鹽1t、全脂奶粉60g、細砂糖100g、

鮮奶160g、全蛋液100g(約2顆)、無鹽奶油60g。

表面裝飾:全蛋液、白芝麻、無水奶油。

作法:

將所有材料放入鋼盆內,慢慢拌勻,揉至表面呈光滑狀。

102-08-18金牛角01

用擀麵棍將麵團桿平,桿好對折。

102-08-18金牛角02

再重複桿平對折至少12次,最後一次桿平後,捲成條狀,用切麵刀將之切割成16等分,

將分割好的麵團揉成圓球狀靜置20分鐘。

102-08-18金牛角03

將靜置好的麵團揉成紅蘿蔔(水滴)狀,桿平,在尾端較寬處切割約8公分裂痕,

往兩側捲,再稍微整形,靜置60分鐘。

烤箱預熱180度C,入烤箱前刷上一層全蛋液,表面再撒上一些芝麻,

放入烤箱烤10分鐘後,取出刷上一層無水奶油、再烤5分鐘,再刷上一層無水奶油,

再烤5分鐘後即可完成香濃的金牛角麵包(合計約烤20分鐘)。

102-08-18金牛角04

兄妹倆很愛玩親子烘培DIY活動,成品又可以當作早餐,一舉兩得。

 

102-08-17參加102年臺大麵包果節活動,

活動可分為室內演講、成果展闖關、麵包樹藝品DIY、麵包樹小秘密趣味問答,

以及與麵包樹藝品合影幾個部分。

這是我們第一次拜訪臺大博物館群中的植物標本館,

有別於其他博物館群,植物標本館的室內館藏只有在周間提供植物研究人員使用,

室外的庭院,包含日治時期庭院、台北溼地植物區(全天候開放)、蕨園(預約開放),

這次配合一年一度的麵包果節活動,

帶著兄妹倆踏入一號館的階梯教室,也看到自標本館取出的植物標本在現場展示。

上午9點半,我們準備進入臺大一號館115階梯教室,聆聽有關麵包樹的相關知識。

今天上午仍然艷陽高照,兄妹倆穿過校園抵達活動地點。

102-08-17台大校園

一號館入口處佇立著指標,告訴我們活動地點到了,

入口處放了多株麵包樹的幼苗,方便兄妹倆觀察麵包樹的特徵,

參觀人員簽名後,就可以拿到由「水黃皮」果實製成的鑰匙圈,

一旁還展示著植物標本館的館藏標本,有各式果實、樹葉型態,

還有今天主角—麵包樹的根、莖、葉、芽鱗片、花序與果實,

這是今日闖關活動的題目,兄妹倆得好好認識,闖關時才能選到正確的答案。

102-08-17麵包果節_入口

室內知識性的介紹活動安排在09:30~11:00,

先介紹整株麵包樹的由來、學名與功效等,

再介紹麵包樹的各器官,內容較專業,兄妹倆無法全部聽懂專業的分類術語。

不過介紹時提供不少標本傳閱,加深大家的印象,

小美手上拿的就是由水黃皮製成的鑰匙圈(今日贈品×3),

脖子上掛的是麵包樹雄花序串成的項鍊飾品,還有闖關獎品的麵包果精靈轉印貼紙。

小寶手上拿的則是雌花序(圓形)與雄花序(長條形)各一,

一直說雌花序長的很像屁股。

102-08-17麵包果節_聽演講

聽完專業的演講課程,大家對麵包樹的各項器官有些認識後,

接著到活動攤位進行闖關活動,這次的闖關活動是在標本館前方走廊設立6關關卡,

分別是根錦囊、莖錦囊、葉錦囊、芽鱗片錦囊、花序錦囊,

每一關都需要從四種植物,找出屬於麵包樹的各項器官。

闖關者在麵包樹錦囊寶物答案卡上以麵包果精靈的印章蓋在正確的號碼上,

就算闖關成功,6關闖關成功後可兌換1張抽獎卡。

小美很喜歡蓋章的活動,每次看到印章,她都堅持要自己蓋,

媽咪只好提醒她正確的答案,再讓她在正確的數字上蓋章,

不同關卡有不同麵包果精靈圖案的印章,蓋起來花花綠綠很可愛。

102-08-17麵包果節_蓋章闖關

抽獎方式是以阿勃勒的果實作籤,

依據所抽中阿勃勒底端繪製的星星數決定獲得紀念品的獎項等級,

館方提供植物攝影集、麵包樹影音紀念光碟、水皮黃果實DIY材料包,

以及麵包樹精靈轉印貼紙等4項獎品,除了攝影集沒抽到外,其他獎項我們都抽到了。

除了闖關活動,現場還提供多項麵包樹藝品DIY的活動,

小寶頭上戴的是由麵包樹的葉子做成的帽子,小美身上穿戴的是果蠅昆蟲道具。

102-08-17麵包果節_DIY01

兄妹倆最喜歡的還是利用麵包樹的葉子做拓印的活動,

在麵包樹背面有較明顯葉脈的一面,塗上各色廣告顏料,再拓印在大片素凈的棉布上,

還可以利用剪刀,將麵包樹的葉子做些許裁剪,拓印出特別的葉脈外形,

兄妹倆玩的很開心,這些麵包樹葉子經過水洗還可以重複利用,

提供給下一組人員塗繪拓印。

102-08-17麵包果節_DIY02

我們還有參加麵包樹小秘密趣味問答的遊戲,

抽出一題與麵包樹相關的題目後,回答正確即可獲得1張兌獎卡,活動設計相當豐富。

臺大植物標本館的麵包果節已經一連辦了6年,

目的在推廣麵包果的價值,也富含知識性教育,

與會人員也包含許多熱愛植物的社會人士,知識性講座的部分也多少有些專業術語,

執得讚許兄妹的是,至少能跟這些大人一樣專心坐在教室內聆聽講座,

多一次更深入認識植物的機會。

102-07-30小美第一次參加校學活動,老師說要準備野餐便當,

還可帶些餅乾與同學分享,於是利用前一天(學校資源整理日,放假一天),

先帶兄妹倆到住家附近的烘培用品店採買所需的材料,再帶小美在家裡準備隔日的餐點。

亞麻子餐包

這款餐包平日就是我們的早餐,切開對半夾上起司與煎蛋,就是營養豐富的早餐,

我喜歡這種低糖低油的簡單餐包,於是決定讓小美也帶餐包當作野餐的主食。

食譜來源:參考Carol天然酵母亞麻子餐包

小美很想要幫忙揉麵團,自己搬張椅子就這麼賴在媽咪的身邊,

我讓她嘗試揉麵團的工作,等麵包完成60分鐘「醒」的階段後,

再讓小美跟著媽咪一起幫麵包做整形的工作。

102-07-29亞麻子餐包

烏豆沙酥

做給小朋友吃的烏豆沙酥就是將蛋黃酥的材料作法縮減一半,且未包入蛋黃,

媽咪對做蛋黃酥很熟練,只要在烘培店挑選好的食材,就可以做出美味的烏豆沙酥,

只是製作當日氣溫較高,在分製油心時有些黏手,不過在包裹餡料與皮時,

小美手的靈巧也幫了不少忙,

她很開心地告訴媽咪:明天要跟同學說這些是她跟媽媽一起做的。

放涼後,小美還跟媽咪一起用透明紙黏貼包裝,完成1/2迷你版烏豆沙酥。

102-07-29烏豆沙酥

巧克力戚風杯子蛋糕

食譜來源:參考Carol巧克力杯子戚風蛋糕

不添加泡打粉,全用蛋白打發整個蛋糕,完成後倒入馬芬蛋糕的模具,

再放入尺寸直徑52mm 高30mm的油力士紙杯,烘烤完成後,

再用無鹽奶油加入糖粉打成糖霜,抹上一些再撒上彩色巧克力屑,做簡易的造型。

結果證明,小朋友還是比較喜歡蛋糕。

102-07-31巧克力杯子蛋糕

滷味便當

野餐當天拿出用悶燒過浸泡一夜的滷味(滷蛋、豆干、洋菇),

再燙些玉米筍、青花菜、鴻禧菇等,即可完成美味的滷味便當,

將上述材料組合起來,終於完成小美校外教學的野餐便當。

IMG_5221

102-07-20前往西門町參觀2個禮拜前才剛開放的西本願寺廣場,

位於中華路一段與長沙街口的廣場,原本是日據時期的西本願寺寺院所在。

引述廣場的解說牌上的文字如下:

本廣場原係日據時期之西本願寺,1897年日本真宗本願寺派開教購買,

作為正式寺院預定地,1922年後陸續興建西本願寺御廟所、

鐘樓、樹心會館、輪番所、本堂、參道等。

西本願寺落成後,成為當時臺灣最大的日式佛寺,與東本願寺、臨濟護國禪寺、

曹洞宗東和禪寺等同為臺北重要佛寺建築代表。

二次大戰後,歷經警備總司令部、大陸與中南部移民聚居、中華理教總會等用途。

1975年遭大火燒毀,隱沒於四周漸起之都市違章建築群裡。

直到2005年臺北市政府拆除違建及簡易綠化此地,

並於2006年將樹心會館、鐘樓指定為市定古蹟;

而輪番所、本堂臺座、御廟所臺基及參道則登錄為歷史建築;

2012年完成廣場興建及文化資產修復工程,並盡力還原歷史風貌。

輪番所

1924年落成,為總住持人宿舍,建築本體主要由磚造基礎、木造樑柱、

「雨淋板」外牆及日式「和小屋」屋架系統所組成。

修復前外牆損壞嚴重,僅屋瓦保存良好,以外觀修復為原則,內部採再利用方式調整。

未來將依「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供文藝團體進駐。

102-07-20輪番所

鐘樓

1923年落成,臺基為土丘堆,四周有磚座保護,屋架、

斗拱等木結構為興建御廟所時所剩餘的建材,

樑上原本懸掛一口梵鐘,戰後梵鐘下落不明,

在古蹟修復的過程中,有民眾表示願意捐贈古鐘,

但古鐘已遭鋸斷無鐘耳,無法吊掛展示,

目前在鐘樓陳列的是複製品仿古鐘。

102-07-20古鐘

御廟所

1923年落成,為日本佛院建築特色之一,多設置於本堂的左右。

御廟所原貌為木構造建築,屋頂原為重簷、「尖頂四坡水」式,入口為「唐門」樣式。

1975年與本堂同遭回祿,登錄為歷史建築時僅存磚造臺基,以殘跡方式保存。

樹心會館

1923年完工,當時因應傳教所需,利用當時興建御廟所剩餘的經費,

建造一棟用來舉辦演講會及活動的會館,

會館落成時還獲得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特賜的「樹心佛地」匾額,因此命名為樹心會館。

102-07-20西本願寺舊基地

(左為御廟所臺基;右為樹心會館)

由於目前尚未規劃藝文團體進駐,也未有其他展覽活動,尚未見到古蹟的活化與再利用,

若有機會造訪西門町可以順道過去逛逛,看看古蹟修復的成果。

小寶很喜歡昆蟲,102-07-28參觀完木柵動物園的昆蟲館,

就在館外的石尚自然探索屋-昆蟲店,購買了4D PUZZLE甲蟲系列。

不同於傳統平面拼圖或立體方塊式拼圖,

【4D PUZZLE】就是3D(立體)+Details(細部零件)的意思,

它的成品是由許多塊立體的零組件組合而成各式立體的動物或其它模型。

這次小寶特別強調想要買有後翅的甲蟲,

選了「美西白兜蟲」,有別於之前買過「日本鹿兒島鍬形蟲」,今天就一起開箱。

細部條件全部裝填於樹幹型的模子內,拼完後甲蟲還可以在樹幹上休息。

只是立體拼圖的難度較高,適合8歲以上拼裝,這次還是得由媽咪我親自動手。

完成後,兄妹倆開始大玩2隻甲蟲對打的遊戲,相當開心。

102-07-29 4D昆蟲拼圖

國立臺灣博物館在2013年8月活動簡訊的封面是以恐龍為主題,

說明著8月份即將辦理一系列與恐龍相關活動。

小寶哥哥在8月1日升大班後,終於可以參加兒童探索室的「化石挖挖挖」活動,

下午在同個地點,還有連續撥放一系列古生物影片的「恐龍卡麥拉」,直到閉館為止。

且8月份每週六日上午,皆有小朋友最愛的親親博物館-恐龍鑰匙包DIY活動,

我們決定在進入8月份的第一個週六(102-08-03)前往臺博館。

102-08-03土銀展示館外

先抵達臺博館本館,參加親親博物館DIY活動,

這次的鑰匙包DIY活動是深受小朋友喜愛的恐龍,

材料包內有Q版的暴龍、腕龍以及翼龍三種紙型,先小心的剪下後,

再拿螢光筆於不織布上描繪出紙型的外型,剪下不織布後即可用保麗龍膠黏貼於不織布上,

再用針線將兩側縫合,別上鑰匙環,就可以完成獨一無二的恐龍鑰匙包,

可惜此次的DIY活動對兄妹倆而言難度較高,

且要趕著在11:00前往土銀展館報名參加化石挖挖挖活動,

只能帶著2份材料包的半成品離開,再帶兄妹倆趕往土銀展館。

102-08-03DIY恐龍鑰匙包

假日的土銀展館於11:00有古生物的定時導覽活動,

順利幫小寶哥哥報名參加化石挖掘活動後(限額10名),

就跟著導覽員的步伐,聆聽導覽活動,化石挖掘活動的時間在11:30~12:00,

未能聽完古生物的導覽活動就得再回到服務台集合,小美巧遇班上男同學,

開心地邀請同學一同旁聽大哥哥大姊姊們(大班至小三)的化石挖掘課程。

102-08-03化石挖掘集合

化石挖掘課程包含三個部分,兒童探索室的導覽、真品化石的觸摸,

以及用刷子刷去挖掘區的砂石,再讓小朋友猜這隻翼龍的頭部在哪裡,

最後再帶小朋友到館內展示區觀察兩種翼龍的不同特徵。

半個多小時的課程很快就結束了,帶著兄妹倆到附近用過午餐後,

13:30過後可再回到土銀展示館的兒童探索室觀賞「恐龍卡麥拉」。

102-08-03化石挖掘活動

根據臺博館FB粉絲團回應,

恐龍卡麥拉的影片是每期二~星期日13:30-17:00這個時段播放,

會連續播放5部有關恐龍的影片,飛行化石(30分)、恐龍日(25分)、

與巨獸共舞(90分)、暴龍的真相(84分)、歷險小恐龍(84分)直到閉館。

帶著兄妹倆回到兒童探索室,觀賞這一系列精采的古生物影片,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歷經海洋節肢動物、小型兩棲爬蟲類、大昆蟲時代,

到大型爬蟲類生物,再到大家所熟悉的恐龍,一幕幕演繹出館內靜態展所欠缺的環節。

恐龍卡麥拉的影片很精彩,可惜在場小朋友們多喜歡玩跳彈簧遊戲,

真正能靜下心觀賞影片的人不多。

若有機會,真心推薦大家可以好好欣賞臺博館精心挑選的影片。

除了上述的常態性活動,

還有推出「奇蹟之旅~恐龍是怎麼到臺博館?」的故事繪本導讀活動(8/25、8/31),

以及「從龍到獸—大滅絕與大演化」講座(8/25)。

可惜故事繪本導讀活動的時間無法配合,

預計參加講座活動,幫兄妹倆再次複習科博館的特展內容。

親親博物館的DIY活動未能現場完成,回家後再帶兄妹倆挑選自己喜歡的布料顏色,

幫兄妹倆完成自製的恐龍吊飾,掛在書包上,相當醒目。

102-08-03DIY恐龍吊飾

102-08-10參加臺灣大學博物館群昆蟲標本室主辦的「昆蟲標本製作DIY工作坊」。

上一次拜訪臺大博物館群昆蟲標本室的時間是在101-07-04

那天下午剛好也有「昆蟲標本製作研習」活動,

只可惜兄妹倆年紀太小(該場有年齡限制)。

今年的活動沒有年齡限制,但有名額限制(30人),

媽咪今年很快的順利幫兄妹倆搶到名額,

因此兄妹倆這次可以進行昆蟲標本製作初體驗。

工作坊時間仍然訂在下午(14:00~16:00),11點多簡單在家用過午餐後,

媽咪就獨自帶著兄妹倆前往臺大校園。

天氣相當酷熱,本來想品嘗臺大農產品展售中心美味的鮮奶冰淇淋,

銷售小姐卻表示,目前只有週三才有供應鮮奶冰淇淋,

媽咪沒那麼愛三明治冰淇淋,更不想買非臺大自製的冰棒,

只好轉往鹿鳴堂的小七,購買其他冰品。

兄妹倆開心的吃過冰淇淋以及零食後,才有外出遊玩的感覺。

小寶今年還是選擇穿獨角仙上衣、小美則穿了小瓢蟲裝,

媽咪也很應景的穿了綠色上衣、咖啡色短裙的小樹裝,

開玩笑說兄妹倆累了可以趴在小樹上休息。

102-08-10台大舟山路

臺大博物館群昆蟲標本室位於臺科大旁空軍基地側,校區獨立於校本部區,

搭乘捷運公館站下車,沿著舟山路走,在鹿鳴堂側右轉,沿著臺科大校園左側圍牆,

空軍基地旁就是昆蟲標本室的入口,抵達時剛好飄下午後雷陣雨,

很幸運的躲過突來的一場雨。

昆蟲標本室的定點解說員,一看到媽咪就認出我們曾經造訪,

媽咪可以很認真的學生,有認真記下解說員豐富的解說。

今日的工作坊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由講師以投影片的方式解說「標本製作DIY」,

講師為該系的碩士研究生,講解的內容很精采,且利用互動問答的方式加深我們的印象,

在場的小朋友年紀多在國小以上,

小美可能是唯一不喜歡昆蟲又被媽媽拉來參加活動的小朋友。

在場的爸媽都很認真,可以從照片認出昆蟲的名稱,回答的也都很專業。

簡單介紹完各式昆蟲標本製作的方式(木柵動物園昆蟲館內其實也有相關靜態解說),

包含各式製作標本的用具,如展翅板、昆蟲針(不鏽鋼材質)、展翅帶、

石臘紙(或用描圖紙)、大頭針、聶子等等。

這些用具都是等會實作時會用到的工具,

並介紹甲蟲的昆蟲針插法、甲蟲的整腳,以及蝴蝶、蜻蜓等的展翅方法。

102-08-10聽解說

上半堂課程結束後,小朋友們最期待的DIY活動即將展開,

有別於往年多以獨角仙為試作的標本,今年改採鍬形蟲與蟋蟀為範例,

另外再多贈送1隻蜻蜓,回家可利用保麗龍自製展翅板,

利用展翅法固定標本使其自然烘乾。

即便講師不斷的重複大型蟋蟀(臺灣大蟋蟀)的難得與珍貴,

全部的小朋友還是一致選了鍬形蟲當標本。(酌收材料費100元)

蟋蟀的多肉容易讓人聯想可以炸蟋蟀入菜,連媽咪也沒勇氣拿起蟋蟀拍照。

102-08-10預備的標本

講師很有耐心的示範以聶子垂直拿取昆蟲針的插針方式(插入右側的前翅根部附近),

再小心整腳,前腳往前,中腳與後腳往後,並用大頭針固定於保麗龍板上,

講師特別提醒我們為了避免天候太熱導致乾燥後的甲蟲之身體的前翅部分開裂,

建議我們以大頭針固定腹部及前翅部分,講師示範的成品如下圖中間,

另外再用專業的展翅板(木板上方有軟木塞,可插入大頭針)示範蜻蜓的展翅做法。

102-08-10老師示範標本

接著輪到我們親自動手,小寶與小美的年紀較小,不適合作固定昆蟲針與整腳的工作,

只交給他們合作用大頭針固定甲蟲,兄妹倆非常認真插針,

於是我們變成身插最多針的作品。

為了避免媽咪回家後偷懶,決定利用現場多餘的保麗龍與1把美工刀,

將保麗龍割成「地塹式」,再跟講師要了兩小片描圖紙與1隻昆蟲針,

媽咪很認真的開始蜻蜓展翅固定法,只是地塹式保麗龍相當脆弱,

準備拍照時不小心讓小美折成兩半,只能趕緊用標本室的書籤當成「橋」,

連結起地塹的兩岸。

1022-08-10昆蟲標本DIY

今天的成品包含「高砂深山鍬形蟲」與「鼎脈蜻蜓」各1隻,

講師建議可用烘碗機烘乾1天或夏季自然陰乾1至2周,

為避免成為螞蟻的食物,我們在回家路上又買了樟腦丸驅蟲,期待昆蟲標本製作成功,

屆時再放入透明盒,塞些驅蟲用品,即可完成。

只是昆蟲標本最好放在常溫20度左右,

居家沒有良好的儲存環境,也不能期待能保存多久,

最重要的是今天上了寶貴的一課,一圓1年多前期待上的昆蟲標本製作課程。

課程結束前標本室還贈送在場小朋友每人1份臺大博物館群昆蟲標本室的昆蟲紀念徽章,

小美拿到的是「寬尾鳳蝶」;小寶拿到的是「臺灣長臂金龜」,

相當精美,謝謝學校的用心。

經過6週的戶外自然陰乾,終於於102-09-20將昆蟲收入展示盒,方便兄妹倆繼續觀察。

IMG_6214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