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lshsu's Blog

Archive for the ‘旅行’ Category

102-04-27參加十三行博物館主辦「藝童趣考古—2013新北市考古生活節」闖關活動。

小寶對於恐龍的喜愛延伸到對於考古文化的興趣,

透過骨頭的拼湊、遠古人類生活遺跡的復原,慢慢拼湊出早期動物、人類的生活方式。

位在淡水出海口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館是北台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的成立也有一段在已劃設為汙水處理廠的搶救歷史。

獲知十三行博物館配合10週年館慶於4/26-27兩天於館外的廣場舉辦考古生活節活動,

就算前一晚大雨已下整夜,出門前雨勢不斷,仍無法改變我們前往參加的規劃。

搭乘捷運至關渡站,換上紅13公車,車行約30分鐘抵達十三行博物館,

抵達前印入眼簾的是俗稱「大蛋槽」的汙水處理廠,

以及博物館的代表建築物傾斜不正的「考古八角塔」。

博物館外的陽光廣場上共有82個攤位,分為考古聯合國、考古體驗營、

考古時光機、文化生活區、數位生活館、地心冒險、原始風味餐等7區,

我們還在活動廣場上看見博物館的鎮店之寶—人面陶罐,

博物館相關的文創商品多以此為圖騰。

102-04-27十三行博物館

在服務台領了3本活動小冊,內有地圖與每個攤位的簡介說明,末頁還有蓋章地圖,

扣除地心冒險與原始風味餐,共有60個攤位可供闖關,

只要集滿10、20、30、40章數,可分別兌換限量的精美贈品。

抵達會場約10:30,會場上人潮不多,趕緊帶著兄妹倆參加各項免費的互動DIY活動。

先進入「考古時光機」,

第一關先在宜蘭縣蘭陽博物館攤位上進行「陶罐造型吊飾」DIY活動。

在紙箱板上小心取下陶罐造型紙模,再串上彩珠、彩繩,

接著交給兄妹倆發揮創意,蓋出屬於自己的陶紋紋飾,兄妹倆很愛蓋章活動,

這次唯一一次可以大膽地用各種漂亮的圖章,恣意的蓋出紋飾。

102-04-27陶罐造型吊飾

接著在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參加小天燈DIY活動,將小天燈紙型摺好,

串上精巧的中國結與流蘇,即可完成可愛的小天燈。

參加十三行博物館規劃的「石在有意思」活動,兄妹倆很喜歡玩「石網墬」的捕魚方式。

還有參加清華大學藝術史學系史前工藝「石紡輪」的DIY活動,可惜忘了帶成品回家。

102-04-27天燈吊飾+捕魚

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有另外提供「人骨拼圖」有獎徵答活動,

透過此互動遊戲了解人類骨骼的各種知識。

在「考古聯合國」有樹谷生活科學館展出的「樹谷骨頭動物園」,

包含梅花鹿、水牛、河馬以及長頸鹿等哺乳類動物的骨骼標本模型,

攤位中還展出野豬、猩猩、長吻鱷等骨骼模型,兄妹倆可以開心的摸摸這些複刻品。

102-04-27考古體驗

中午就選在「原始風味餐」用餐,購買了香腸、包了山豬肉的「肉粽」、

包了飛魚肉的「蘿蔔糕」、麵線、溫泉茶葉蛋、狀元糕等等,

其中,帶小美看了狀元糕的製作過程,原來是將磨成粉狀的米食放入特殊的木杯內,

利用水蒸氣蒸10秒,即可完成,我們買的剛好是開明老師第一次試作的成品,

包了花生粉或芝麻粉的狀元糕要趁熱吃才好吃。

102-04-27原住民風味餐

中午簡單的填飽肚子後,繼續我們的闖關活動。

在「考古體驗營」,參加長坑低碳生態趣學園的科學輕鬆玩活動,

利用科學原理以及隨手可得的材料工具,玩科學試驗活動,

我們玩的是「不會漏水的網杓」,原理是利用水的表面張力覆蓋滿網眼,使水不會漏出。

接著參加生態體驗,工作人員拿出麵包蟲、蟾蜍、蛇等昆蟲動物,

圍觀的小朋友們專心的聆聽解說。

102-04-27漏勺+蛇

參加動手試「飾」看—陶器紋飾DIY活動,只要答對紋飾與施紋的工具,

就可以獲得一塊陶土可自行創作美麗的紋飾,將這塊濕潤的陶土帶回家,

隔天在家帶兄妹倆創作忘記攜回的「石紡輪」以及報名不及的小「陶罐」。

接近13:30,得再趕回「考古時光機」,

參加八仙洞遺址限量10名的「薏米珠手串飾」DIY活動,

頭尾用小玲噹作裝飾,中間串了薏米、琉璃珠等,體會古人巧思的匠心獨運。

成品相當優美,很適合送給小女孩。

102-04-27捏陶土+串薏米珠

我們還玩了「植物槌染」的活動,

攤開一塊素布,運用一把槌子、一片葉子,就能槌染出獨特的葉拓,

大小朋友們玩得很開心,一同合作完成一塊美麗的葉拓花布。

殼牌倉庫S磚的故事,介紹不同磚材料與砌牆工法,

小美開心的玩「堆積木」,導覽阿姨則說這樣的示範強度不夠,

兄妹倆還不太能理解砌磚方式與強度的關係,只覺得有「積木」可玩很開心。

102-04-27葉拓印+堆磚塊

其實,我們還玩了很多有趣的DIY活動,

包含創作用彩色軟陶創作馬卡龍造型的吊飾(兄妹倆一直認為那是漢堡),

並提供精美的紙盒包裝,以及各項有趣的闖關活動,

我們總共闖了40關,再到服務臺換取精美贈品,

換得十三行博物館的杯墊(10點)*4、十三行博物館的筆袋(20點)*2,

以及野餐墊(40點)*1,再加上上述各項DIY活動的成品,

收穫滿滿,期待明年有機會再參加這類有趣的考古生活節活動。

102-04-13前往臺灣博物館,預備參加2013台北地球日的活動。

04/13(12:00~21:00)至4/14(10:00~18:00)在臺博館戶外廣場,

舉辦綠色藝術市集一系列活動,

包含NGO地球村、農夫市集、藝術市集、地球電影院等,

呼籲大家用綠色行動守護地球。

活動還設計集點串聯活動,只要至指定攤位參加活動並蓋章,完成兩連線,

就可以憑卡至服務臺兌換地球日小禮物乙份。

活動當日憑集點卡至服務臺兌換「臺北地球日紀念徽章」,每日限量500個。

綠市集地圖

(圖片取自官網)

由於活動預定於4/13 12:00正式展開,

我們決定先進臺博館參加親親博物館—恐龍剪紙活動,

去年曾剪過「暴龍」造型,今日現場只提供「劍龍」一款。

其實這種需要精細手部運動的剪紙活動比較適合國小以上的小朋友參加,

兄妹倆雖然曾動手玩過剪紙活動,但僅限於教簡易的幾何圖形,

學校老師曾說過剪紙活動等精細的手部運動可有助大班以後的握筆寫字。

今日兄妹倆的成品還是得多仰賴媽咪或志工阿姨的協助,

細心的指導兄妹倆如何完成1隻微妙為俏的劍龍。

102-04-13剪紙

剪紙活動結束後,雖然還不到11:30,我們還是決定先到館外戶外廣場的的攤位逛逛,

先在【編號21】的造生玩藝,進行二手玩具交換工作,

兄妹倆將從家中帶來很少玩的絨毛娃娃,換回1個小澆花器與1隻小木偶公仔,

儘快志工阿姨與媽咪一直慫恿小寶史瑞克比較可愛,他還是對「妖怪」模樣心有餘悸,

而媽咪也一直提醒小美家中的玩具櫃已有澆花器,她還是很堅持想拿澆花器。

活動還沒正式開始,攤位上擺的應該多是台博館志工們捐贈的二手玩具,

若沒有挑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可以拿1張「種子卡」做紀念,

這些玩具若沒有在這兩天抵達新主人的手中,會全部捐贈至社福團體,

將舊愛轉生給新的小主人,也是一種環保與珍惜的教育。

接著到服務臺領取集點卡並兌換限量的紀念徽章,

活動期間到服務臺可以乾淨的塑膠袋或紙袋(作為領取小樹苗紀念品的提袋),

還可以兌換種子卡,

連同兒童節當日至臺博館抽到的種子卡禮物,這回把另外3款也集到了。

帶著集點卡與大會製發的手冊,我們在活動正式開始前就開啟我們的闖關活動。

第一站先到【編號11】荒野保護協會,大姐姐用1只裝滿雜物的布袋比喻信天翁的胃,

先讓兄妹倆摸摸布袋內的雜物,再解釋這些人類廢棄不用的垃圾為何會殺了信天翁,

原本應該循著本能捕食魚類的海鳥,最後卻誤食垃圾而死亡,

大姐姐還提供很多相關照片,如海豹的脖子上纏了鐵線,寄居蟹以瓶蓋為家等等,

到海灘遊玩時可以不撿貝殼,帶走垃圾,就是愛護環境的最好行動。

接著我們再到【編號20】地球保衛站,抽籤回答闖關題目,

題目設計的很簡單,目的只是要加深參加者的印象,

最後兄妹倆還得手舉宣示牌拍照後,才能算闖關完成。

「末日美術館」則是在館側架設1棟木造的自由小屋,

小屋內佈置著數幅藝術品與多媒體,

小美對於脫鞋子後坐在屋內的小褟褟米很有興趣,小寶則是靜靜的看著相關作品。

大會手冊內雖已提供相關作品的解說,

但對於小小孩而言,不太容易體會這類藝術品的境界。

102-04-13台北地球日_闖關

除了上述活動外,我們還造訪【編號18】氣候變遷—調適大作戰,

這個攤位主要在宣導6月份即將正式掛上網的氣候變遷網站。

【編號19】碳足跡計算則是透過相關計算公式,

由我們1家四口每月的油電瓦斯與相關的食衣住行方式,計算每年排碳量。

再到「地球電影院」觀賞相關的影片,即可達成集點串聯活動。

小寶對其中一部短片「明天的明天—守護大自然的力量」,

宣示著「大自然的反撲」一詞一直無法理解,

那短片中怪獸吞食掉人類文明的意象一直深深留在他腦海裡。

完成闖關活動,用過午餐後,剛好看到大會的兩隻可愛絨毛娃娃,

小美很認真的看著大姐姐們辛苦穿戴,

她還天真的以為可以輪到她穿戴,最後只能合影留念。

102-04-13台北地球日_公仔

這次的集點活動,3張集點卡共抽到3個紀念品,

分別是由林務局提供的「長高高小樹苗」,提供較小株的刺桐與超過130cm高的朱槿,

結果我們當然選體型嬌小易於攜帶的刺桐幼苗;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供的紀念品,抽中的是「地球日紀念傘」,適用今日的天氣狀態;

最後是舞麥窯的的「自磨麵粉天然酵母石窯麵包」,看到精美的提盒包裝,

包裝內有小美與媽咪最愛的低糖低油穀物麵包,開心的不得了,

只能說主辦單位實在太大方,設計這麼多免費又好玩的活動。

102-04-13台北地球日_禮物

離開前,我們又逛了【編號22】的「蓋」藝術,

以回收瓶蓋,再生新的藝術,這個攤位宣導著寶特瓶蓋回收的重要性,

因為現階段臺灣的寶特瓶回收尚還不會特別處理寶特瓶之瓶蓋,

進了回收場的寶特瓶瓶身會先與瓶蓋分離,

瓶身壓扁後成了塑料的來源,瓶蓋則還是垃圾,

透過一系列的藝術創作,目的是在喚起民眾對於垃圾危機的重視,

我們家雖很少喝飲料,瓶蓋的來源多為家庭號鮮奶,每月的回收量也算驚人,

透過這次參加這一系列活動,改變小習慣,可以對環境更友善。

102-04-13台北地球日_瓶蓋

102-03-23一家四口參加媽咪的員工旅遊活動,

從活動通知、報名到舉辦活動不到兩個禮拜的時間,

幸好主辦單位貼心為我們這些攜帶幼兒出遊的員工規劃了「遠望坑親水公園」的行程,

讓我們可以在抵達古道的入口前,放慢腳步駐留於鳥語花香、潺潺溪水合鳴的世外桃源。

直到下遊覽車的前一刻,我這個當媽的還是痴心枉想踩著年輕時的回憶,重返古道。

07:40抵達公司約定的集合地點,搭上遊覽車,再開往另一個單位,領取今日的午餐盒,

約莫09:30抵達台102線上的福德祠,

大型遊覽車就這麼把我們放在距離草嶺古道入口還有1.73K的位置,

我們頂著大太陽,爸爸背著四人份的飲水、午餐盒、水果,

還有自行攜帶的雨具、外套、備用衣等,大步往前走。

102-03-23步行至遠望坑親水公園

慢慢的,我們距離其他同事、其他中心的同仁越來越遠,

走在我們後方的只剩下一位爸爸用背帶背著1歳多的幼兒,以及另一位同樣疲憊的媽媽,

周爸爸告訴我,他身上背的重量可不比那位爸爸背的輕,

牽著兄妹倆的手,繼續往前走,

過遠望坑橋,以及另一個小型的福德祠後,終於抵達位於遠望坑親水公園的公廁,

小型車可直接將車輛停在此,整裝往登山口前進,

而我不忍爸爸繼續負重,提議先吃水果與午餐以補充體力。

院部替我們準備的午餐是壽司與水果(蓮霧、香蕉與橘子),

在開闊又幽靜的谷地野餐,相當開心。

102-03-23午餐

沒多久那位一歳多的小貝比主動與兄妹倆搭訕,分享他的車子,

對小孩而言,有的玩最開心,小貝比的媽媽本來提議要不要捲起褲管一起下溪床玩水,

我這個膽小的媽媽卻決定帶兄妹倆往另一側的打水器前進。

102-03-23玩車子

繼續往登山口前進,會先經過生態池,

生態池內有成群的游魚,蓮花葉漂浮其間,可想見夏天會有亭亭而立的蓮花。

102-03-23池塘餵魚

沿著歩道走,一側是梯田與農家、另一側是冰涼的溪谷,越過溪谷則是虎子山系,

終於找到3處打水臺,兄妹倆最愛玩打水的遊戲,在此地駐留很久不肯離去,

我跟兄妹倆講,老天爺已經很久沒下雨,要珍惜水資源。

102-03-23打水

繼續沿著木棧道前進,遠望坑親水公園是東北角風景區新近完成的景點,

不時傳來五色鳥的鳴叫聲,告訴我們這正是遠離塵囂的林間古道。

102-03-23木棧道

離開遠望坑親水公園,準備登上「草嶺古道」入口,這時已經12:30,

距離原地(台102線福德祠)發車接駁時間只剩下1個小時,

我們只好跟草嶺古道說再見,準備再悠閒的邊走邊玩回到遊覽車停車處。

102-03-23草領古道入口

雖然無緣走完草嶺古道,但跟著一同走進郊區的周爸爸又出現初識時的那份純真與甜蜜,

這時我們的手已多牽了一對寶貝,用悠閒的心情,慢慢走回接駁的地點,

遊覽車在13:50發車,開往大里遊客服務中心,準備接駁已經完成古道行的同事們,

車行不過20分鐘,兄妹倆又累昏在懷裡,

抵達大里遊客服務中心,除了在複刻版的「虎字碑」前合影,

又在伯朗買了冰淇淋犒賞有乖乖走路的兄妹倆,

14:30離開大里遊客服務中心,17:00抵達家門,結束「登山」初體驗。

102-03-23大里遊客服務中心

配合幼稚園的「大樹與小草」教學活動主題,媽咪這次也規劃生態導覽與體驗活動,

上午前往臺大校園參加「2013臺大杜鵑花節」系列活動,

下午則造訪寶藏巖,希望領取劉克襄老師口述的「寶村。小散歩」生態導覽手冊乙本。

102-03-16 上午前往臺大,參加杜鵑花節的一系列活動,

準備轉進舟山路的羅斯福路兩側,種了兩排木棉花,現在正值木棉花開的季節,

也正好在前一晚幫兄妹倆複習了「木棉」種子傳遞的方式,

木棉花開後就是棉絮紛飛的季節,

挑選剛落下的木棉花朵,準備讓兄妹倆星期一帶到學校與同學分享。

102-03-16木棉花

在舟山路的行人徒步區上,意外出現1名嬌客,悠閒的漫步在草地上而不怕生,

牠就是校園中常見的鷺科鳥類—黑冠麻鷺,

回家後翻書得知牠喜愛吃蚯蚓,難怪看到牠時,牠正專注的啄食泥土。

102-03-16黑冠麻鷺

接著我們直接往臺大農場品展示中心前進,草頭娃娃的DIY攤位已經架設完備,

小美看著草頭娃娃不肯離去,媽咪跟兄妹倆約定好,

先專心聽生態導覽,導覽結束再參加DIY活動。

今日的導覽主題是瑠公池生態導覽,沿途介紹幾種常見的樹種。

臺大校園的樹木多已掛上「名牌」,是很好的戶外生態教室。

下圖最右側照片是苦楝,因其台語音唸起來像「可憐」所以並不討喜,

但是牠發嫩芽代表春天,花落代表夏日、秋天則長果實、

冬天則一定變枯枝,算是很好的報時樹。

102-03-16生態導覽

臺大動物博物館前有雀榕,雀榕的果實很特別,跟無花果一樣,都屬於隱花果,

花苞包覆在果實內,小心撥開,有可能會看見小隻的寄生小蜂,

鑽到果實裡採集花蜜,同時也幫忙授粉;

鳥類吃了果實所排的糞便,也是一種種子傳播的方式。

我們繼續往生態池前進,空氣中飄著絲柔棉絮,

原來是水柳的種子正利用風作為傳播的媒介,

小美拿著一小撮棉絮,尾端有些黑點,那正是水柳的種子。

102-03-16雀榕與水柳

半個多小時的精采導覽活動結束,我帶著兄妹倆再度返回農場品展售中心,

草頭寶寶DIY攤位前圍著一群小朋友,小朋友們還是對DIY活動有興趣。

將「達冠草」的種子放入深咖啡色的糖果襪內,再放入3杯培養土,

再由義工阿姨協助做整形與打結工作,

接著就可以讓小朋友發揮創意,隨意捏出鼻子與髮髻,

事前就約定好要幫小美做一個女生版的草頭寶寶,讓小美好好照顧,

特別在「髮髻」處抓多一點,回家後可再各綁上粉紅緞帶,

用保利龍膠黏上眼睛後,義工阿姨特別交代回家後要泡足4小時,

再用瓶子或杯子水種,生長期約2-3個月,枯死後完全乾燥則可變成永久性的藝術品。

102-03-16草頭寶寶

DIY活動很快結束後,我們再進入展售中心購買有濃濃牛奶香味的冰淇淋,

在酷熱的艷陽天,吃過冰淇淋的兄妹倆笑的特別開心。

102-03-16吃冰淇淋

臺大校園的最後一站是位於展售中心對面的「動物博物館」,

近期展出的是「貝千種—遺失的貝殼特展」,兄妹倆用畫代替簽名,留下紀錄。

我們不會特別告訴小孩們貝殼的分類,只讓他們摸摸看,

動物博物館內還有一本有聲書,透過按鈕,可以直接將書上的鳥類聲音傳遞出來。

兄妹倆說要跟同學分享杜鵑花節特有的明信片,

活動期間至全校12處博物館可完整收集1套12張。

102-03-16動物博物館

中午又前往小孩最愛的麥當勞用餐,稍微躲避一下酷熱的陽光。

下午再往寶藏巖前進,在寶藏巖的三角窗處,

可向志工索取「寶村。小散步」生態導覽書,

並用證件借了一套語音導覽機(免費但須自備耳機),

在場的遊客很少讓我們一樣從生態的觀點來看這處位在台北河岸的「違建」小聚落,

很認真的帶著兄妹倆尋訪自然生態觀察家劉克襄手冊上所標記的植物,

兄妹倆摸低矮的「黃椰子」,按圖索驥,按解說牌找書,我們度過了一個豐富的下午。

102-03-16寶藏巖導覽

下圖是木材質地堅硬的「青剛櫟」與皮剝下來早期可做橡皮擦的「白千層」,

兄妹倆詢問樹爺爺,是否可剝下白千層1小塊樹皮,

並在青剛櫟樹下拿了1片有鋸齒狀的枯葉,葉脈清晰有如洗衣板般是青剛櫟的特色。

102-03-16寶藏巖自然步道

下午3點多,結束這趟豐富的「大樹與小草」生態行。

101-12-20難得跟小美約會,得找個她喜愛的主題,

甜甜的糖果味是一個漂亮的軸線,

於是我們決定靠兩雙腳,串起萬華區的兩個古蹟區,

準備為下周即將在華山文創園區開展的「糖果夢公園」醞釀一點甜甜的氣氛。

08:40跟著爸爸一起上班,從西門捷運站附近下車,

準備先穿過預定年底修復完成、明年初開放參觀的「西本願寺」,

我私心的想看看台版西本願寺建築群的修復進度,

還特別抱著小美沿著施工鐵圍籬走,想多看看這座原本隱身在違建中的古蹟樣貌。

再優閒的牽著小美的手,約莫走了近800M,抵達我們熟悉的剝皮寮歷史街區,

我們在寧靜的街區內來回穿梭,小美卻念念不忘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的童玩區。

101-12-20剝皮寮歷史街區

拗不過小美對於互動體驗的熱愛,再度進入鄉土教育中心,

只是一個人玩童玩總是少了跟哥哥一起玩的樂趣,

我靜靜的看著她熟悉的拿起每樣東西,全部玩過一輪但也只玩一輪。

10:20準備離開剝皮寮,這時在歷史街區的南側,

看見正在展出「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展區不大,

主要是展出「藝術家的甜點世界」為主題的設計展,

另一個主要展場在圓山的「台北故事館」,

主要展出從生活的甜點出發,包含有甜點的歷史等七大展示主題(要門票)。

我們這次拜訪的是免收門票的「剝皮寮歷史街區」特展,

引領我們進入繽紛的甜點世界。

101-12-20甜點故事台灣味

離開剝皮寮,再步行900M前往位於大理街的「萬華糖廍文化園區」,

這裡的前身是台糖的糖廍倉庫,可遙想牛車石磨下的蔗糖飄香,

日治時期日本會社在此設立北台灣最大的糖廠「台北製糖所」,

北台灣的甘蔗藉由火車、五分車與河運送至此產製高品質的白糖,

可惜糖廠的煙囪已拆除,也不見五分軌道,

目前園區只見3座倉庫、1台由台糖捐贈的四節五分車、1小片甘蔗田,

3座倉庫中,A倉庫當作「糖倉開門」糖業文化展示館(免費入場)、

B、C倉庫則由歌仔戲明華園進駐,需要預約才能入內參觀。

101-12-20糖部文化公園

進入糖業文化展示館,工作人員提供我們一份「糖倉開門」的導覽文宣,

小美先在空白處蓋下紀念章,準備進入參觀糖果的原料—製糖的過程。

展示館內有糖廠內不同小火車軌道的拼圖樂、不同糖的純度說明、製糖過程說明、

糖廠老照片展示與影片撥放、各式製糖工具的展出,

在出口處還提供拓印區,並且可在黑板上留下感言,

小美對於終於可以拿畫筆畫畫感到十分開心。

101-12-20糖倉開門

12:00過後,我們準備步出園區,這時小美早已累翻,

才3歲多的她在熱愛健走媽咪的訓練下,整整步行3個半小時,

但最後得再走800M才能抵達公車站,

媽咪身上已扛了很多從你身上脫下來的外套、背心,還有你的飲水、零食等等,

但看到她倦態的眼神,這時只好再抱她頂著烈日走到公車站,結束愉快的半日約會行程。

松山原創基地節即將於兩天後落幕,現在才回想起應該趕緊補齊這篇記錄。

101-11-16前往松山文創園區,參觀「松山原創基地節」(101/11/16-12/2)系列活動。

11月15日是松山文創園區的生日,該園區被定位為「臺北原創基地」,

因此在開園周年後辦理一系列活動,

小阿姨跟我臨時決定安排休假活動,帶著小美一同前往充滿藝術氣息的園區。

早上9點多即入園,由於「原創主題展」於上午10點才開展,先帶小美在園區隨處拍照。

穿過生態水池,在小山堂木棧道上我們看到幾尊白鵝造型的藝術品,

地面上還有正在施工的「光田計畫」,一根根搖曳微亮的光苗,在都市間排成一畝小光田。

101-11-16松山菸廠_01

走在另一側原木迴廊,在光與影的幻化下,小美開心的來回奔跑。

101-11-16松山菸廠_02

在文創大街三號倉庫前,有著電影藝術家種田陽平先生提供的電影道具—乙式一型偵察機,

這架飛機是因應《賽德克巴萊》需求,斥資100萬依原型打造,

我們沒有購票入場參觀其展覽,但可以其背景,拍下紀念。

101-11-16松山菸廠_03

10點鐘,準時進入第四、第五號倉庫,準備參觀「原創主題展」,

原創基地節以身穿破蛋殼的「吉弟」為吉祥物,代表在松山文創園區孕育破蛋而出。

我們先進入「創意實驗室」,迎接我們的是前幾周才體驗過的藍染藝術。

101-11-16松山原創基地節_01

由於「創作的原型應具有強烈的實驗性質」,因此在這個展覽中,

另提供參觀者排列、拼貼與塗抹的互動創意。

小美手拿有吸鐵功能的馬賽克,正在努力拼貼出馬賽克壁畫;

小阿姨也陪小美一同取下不同的色系的紙片,黏貼於牆上,

準備與其他人共同創作一塊絢麗的牆面。

101-11-16松山原創基地節_02

轉個角落,驚見一排排列錯落有秩的小學生課桌椅,小美專心的看著導覽DM,

準備進入「原創基地節-好家在臺灣」展區。

101-11-16松山原創基地節_03

這一區集合了臺灣的創意單位,提供許多結合藝術創作小品攤位的展出。

101-11-16松山原創基地節_04

最後,我們回到服務台,索取了「藝術藏寶圖」DM,

在園區內完成6處集章,即可在服務台領取「限量精美年曆」與紀念鉛筆乙支,

也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於服務台旁設置的機器前拍下「旅遊明信片」大頭貼紀念。

101-11-16松山文創基地節_紀念品

中午時刻,再搭捷運前往位於捷運蘆洲線中山國小站的「涮鮮日式火鍋」用餐,

涮鮮標榜著「用食材決定幸福的味道」,果然他的家的食材新鮮且價位也有區隔。

我跟小美點了以蔬菜為主角的健康火鍋「綜合菇類」(280+10%);

愛吃肉的小阿姨則點了「培根牛」(290+10%),

另外還有令人驚豔的綜合海鮮盤,包含去殼的藍鑽蝦、大干貝與大蛤蠣等等。

每一鍋都附有足量的菜盤、烏龍麵(或冬粉、白飯),

以及無限量享用的小美冰淇淋、飲料與甜品。

店內環境整潔寬敞,服務人員都換上了日式和服與工作服,相當用心經營。

只是桌上怎麼沒提供小型垃圾桶,原來一旁有服務人員隨時協助維持桌面的整潔,

讓我們即使有帶小孩用餐,也能保持整潔的桌面。

101-11-16涮鮮火鍋

與小美的約會相當成功,也感謝小阿姨同行且推薦這麼棒的火鍋店。

101-11-10難得在冬季出現艷陽天,今天一早決定前往三峽老街,

抵達的時間算早,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等待09:30「鄭記古早味豬血糕」第一籠出爐,

兄妹倆安份的坐在老街的水泥椅子上,人潮尚未湧入的老街多了一份寧靜。

我看到老闆手腳俐落的排好鐵架,再將一籠籠三角造型的豬血糕牌放在鐵架上,

老闆取其中一塊試吃,老闆說每天的第一籠都需要先試吃其熟透程度,

再將蒸籠堆疊原狀,準備開始販售今日的第一支豬血糕($20),

上一次到訪時並不知道這家店這麼有名氣,只知道老闆熱情又熱心,

在遞上豬血糕的瞬間會祝我們今日玩得愉快,

我們一次買3支,另一對母子則一次買10支送1支。

有了豬血糕稍微填飽肚子後,我們準備轉入位於鄭記豬血糕對街小巷內的「三峽染工坊」,

三峽染工坊是在今年2月才喬遷至現址(新北市三峽區民權街84巷2號),

巷口其實沒有明顯的標示,所幸我們事前做足功課,知道確切位置,

染工坊10點才開門,假日全天候可開放DIY活動,平日則需預約且須達一定人數。

三峽的民權街,就是所謂的三峽老街在百年前台灣藍染產業發展的集散地,

三峽(舊稱三角湧)早年是馬藍染料植物的產地,且該地具有染布所需的良好水質,

再加上位於淡水河河運便利之地,使得三角湧成為清代北台灣最重要的染布集散地。

因此,來到三峽老街一定要去拜訪染工坊,

順便帶孩子體驗古早風情,染出一條獨一無二的美麗藍布。

透過工坊提供的9顆美麗印章,拼出製靛、製液與藍染的過程。

我們這次要體驗的是最簡單的紮染。

坐在DIY教室內,志工阿姨提供給我們紮染的工具,

木棒、木筷、木莢、橡皮筋等都是有用的工具,講台上還掛了9幅作品示意圖,

與志工阿姨討論想設計出的感覺,

準備幫兄妹倆各做1條獨特的頭巾(60*60大方巾,$250)。

對稱褶皺,並隨意的綁上橡皮筋,再透過木莢夾出小皺褶,就可變成一朵朵小花朵,

這是準備送給小美的頭巾,她很認真地幫忙遞送工具,當稱職的小幫手。

小寶的頭巾則是以想設計簡單的星星圖案,

志工阿姨建議只需要簡單的綁上兩個斜邊就可以完成幾何星星圖案。

完成綁紮後,移駕到戶外,要先用冷水將布料浸濕,再移至染缸,

工坊內有3個染缸,其中一個染缸比較小,小寶的身高(110cm)可使用,

但小美堅持也要參一腳,志工阿姨只好搬張小板凳讓小美站上體驗,

染缸內含有天然的植物馬藍染劑與鹼水,讓整塊布料在染劑下完全浸至超過3分鐘,

剛開始染劑呈現綠色,再移至陽光下小心翻開讓布料充分的氧化成藍綠色,

如此重複3次以上,等整塊布料在陽光下全部變成藍色,

再回到染缸小心擰乾,用衣夾夾住曬乾,回家後再用清水洗淨曬乾就大功告成。

整個染製過程約費時1個多小時,

在等待曬乾的期間,我們先到附近的「東道飲食亭」用午餐。

東道飲食亭是1間佈置著懷舊風情的便當店,

其實很多老街上的店家都走懷舊風,但這間古早味的便當店特別有名氣,

點了1碗古早味排骨飯($80)、1碗炸雞腿排飯($90)、2杯粉圓奶茶($35),

他們家的粉圓真好吃,熱呼呼的再配上冰涼的奶茶,飲料的溫度剛剛好。

可惜室外溫度過高,店家生意太好,以致用餐的情緒不甚美麗。

飯後再回到老街逛逛,這時老街已湧入大量遊客,

我們決定先轉往清水祖師廟參觀精美的廟宇藝術。

三峽清水祖師廟素有「東方藝術殿堂」的美譽,珍貴的價值表現於石柱、木雕、壁雕等,

每次站在雕刻精湛的石柱旁,總讓我想起印度的耆老教寺廟。

這年紀的小寶喜歡找尋石柱上的龍像,

我總喜歡跟他講中國神話故事中的龍與考古學上發現的恐龍之差異。

再回到染工坊,準備取回2條大方巾,我很喜歡這次的DIY成品,

有機會再讓兄妹倆戴上頭巾出門遊玩。

走在老街的路上,看見「茶山房」的店員穿著白衫、

戴斗笠、挑扁擔、手搖鈴,沿街叫賣手工做的天然茶摳,

這樣的舉動當然吸引我們進入很有名氣的茶山房,

茶山房肥皂文化體驗館位於三峽白雞路上,地點較偏遠,

沒辦法列入我們的觀光工廠參訪口袋名單中,

這次就在他們家位於老街上的店面,買塊可以「擼身體」的洗澡布($120)。

回程在三峽金牛角的形象公仔前拍照,準備隔日在家自行DIY金牛角麵包,

成品為16個金牛角麵包,材料與作法是參考Carol:

一、麵包老麵麵團

◎材料:高筋麵粉125g、水75g,速發酵母1/4t、鹽1/4t

◎作法:將所有材料揉製成無粉粒狀的麵團,放在塑膠袋內,置於冷藏低溫發酵1個晚上。

二、金牛角麵包

◎材料:老麵團200g、高筋麵粉360g、低筋麵粉240g、速發酵母1t、鹽1t、

    全脂奶粉60g、細砂糖100g、鮮奶160cc、雞蛋全蛋2顆、無鹽奶油60g

    表面裝飾:無水奶油:適量、全蛋液1顆、白芝麻少許

◎作法:

1.將所有材料混合(照片中少拍了老麵團),揉至不沾黏無粉末的狀態。

2.在桌子上撒些高筋麵粉,用擀麵棍用力桿平麵團,再對折桿平至少12次。

   (這個過程很重要,麵包要扎實,這個步驟不能省)

3.將麵團緊實捲起,分割成16塊麵團,滾圓醒20min以上。

4.再將麵團揉成胡蘿蔔狀,壓扁,在上方切出10cm開口,往下捲實,再微調做造型。

5.做好造型的牛角麵包先放入烤箱發酵40min,取出表面刷上全蛋液,撒些白芝麻。

6.烤箱預熱,180ºC烤10min,取出用耐熱矽膠刷,

    趁熱在牛角麵包的表面刷上無水奶油,再烤5min,取出即可完成。

101-11-03參加媽咪公司辦理的環境教育—淨灘活動,

因為活動地點在新竹,各單位參加的員工不算多,

不過我們就抱著帶小孩出門玩耍的心情,開心地報名參加。

07:30,兩大兩小已抵達公司樓下,與另外3名同事與其家眷,

準備搭乘從南港出發的遊覽車,08:00再從新店出發。

09:20抵達新竹市環保運動公園,

遊覽車停妥後,一行人往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前進。

報到台搭設在環保運動公園的草皮上,在空曠的草地上只有3間流動廁所,

以及由新竹市環保局支援的1輛水車,注滿4桶水,提供淨灘後簡易洗手。

我們在報到處替兄妹倆領了2個風車,今天風和日麗,兄妹倆開心的玩起風車。

距離活動開場還有半個小時,先帶兄妹倆前往沙灘區玩沙,

沒帶挖沙工具沒關係,這裡到處有小樹枝,就連徒手挖沙也很有趣。

玩一陣子後,再回到致詞台前排隊,這時原本預定搭乘最早出發的遊覽車才抵達,

加入排隊隊伍,只是烈日當頭,風沙又大,大家已經儘量拿出各種遮陽工具遮蔽,

大人們專心聆聽院長致詞,小孩們已窩在一起研究草地上的嫩芽,

野外的觀察的寶貴經驗與大哥哥大姊姊的提攜照顧是兄妹倆此行的最大收穫。

大人們領了手套、夾子、大垃圾袋等淨灘工具後,跟著舉牌人員往淨灘區前進。

前進的過程中,聽到有人讚賞大型寄居蟹所挖出的沙坑之美麗,

殊不知這是稍早前由小孩們已小樹枝挖出的藝術坑洞。

兄妹倆很專心撿垃圾,只是遽聞數日前才有其他團體在此處辦理過類似活動,

今日能減的垃圾真的不多,大家還是很努力地在乾淨的沙灘區找尋垃圾的蹤跡。

帶兄妹倆慢慢地往海邊靠近,

這是兄妹倆第一次有機會在海邊的沙灘玩沙,第一次有機會腳踩鹹鹹的海水。

海水好藍,藍天好美,小孩們的笑容好甜。

不遠處傳來捕獲螃蟹的叫聲,看來今日除可進行環保教育外,也有難得的生態體驗。

11:30淨灘的活動很快結束,小孩們對於充滿各式驚喜的沙灘區依依不捨,

再回到草皮上合影後,就可領取餐盒,

今日提供的是新竹有名的RT餐盒以及新竹麻糬,

回到遊覽車後,同車人建議可前往附近的漁港用餐,

於是我們在短暫停留時間內點了不甚美味的海鮮餐點,

包含海鮮炒飯、海鮮炒麵、炒米粉、蚵仔煎、味噌鮭魚湯等,

返抵家門已經15:00,結束這趟愉悅的行程。

101-10-27前往「手信坊創意和菓子文化館」,預計參加09:30的DIY活動,

在土城金城路三段的公車站下車,步行1KM,抵達位於高速公路旁的觀光工廠,

文化館門市的營業時間是08:30-20:00,我們抵達的時間約08:45,

因此,整個文化形象館內只有我們一家4口與忙進忙出的工作人員,

身穿日本服務的工作人員穿梭於有著濃厚日式風情的景緻。

經過左手招財、右手招福的貓石雕像與進入神界的鳥居後,

先到文化館門市的櫃檯報到即繳費,我們是第一組抵達的觀光客,拿到編號01、02,

眼見參加09:30場次的另有一組9人的小團體,

領了號碼牌,就開始隨意逛逛拍拍。

兄妹倆對日式童玩很有興趣,這裡到處有日本文化展現的素材。

這裡有日本才看的到的「手洗」文化,

手洗是日本文化禮節的代表與象徵,舀一瓢水代表能靜身與靜心。

戶外區貼心搭建了遮陽板,佈置著一年四季皆可欣賞的櫻花,

因近山區蚊蟲較多,已在多處放置蚊香驅蚊。

正當我們悠閒地等待預約的DIY體驗活動準備到來,兩名工作人員滿懷歉意的向我們走來,

原來另9名團體臨時取消行程,DIY活動要滿10人才能開課,

工作人員請我們延至11:00場次,並貼心推薦休憩景點與預備飲品與點心。

我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穿過二樓的DIY教室,進入鮮少人拜訪的頂樓空中花園區,

文化形象館緊鄰山壁,從這裡可以看見近鄰的山壁。

天空飄下綿綿細雨,我們再轉往館內,這時工作人員已備妥咖啡、綠茶與點心,

兄妹倆很開心的直接享用果凍,一側還有「製程區」呈現的是蛋捲的製作過程,

每一條蛋捲都有經過嚴格的人工品管,長度不足者會遭淘汰。

形象館內有企業簡介以及日本文化說明,可惜當媽的不太認真,沒能仔細閱讀,

以致在接下來的專人導覽時間未能幫兄妹倆贏取糖果。

假日在「製作展演區」有師傅在現場表演製作和菓子,

師傅認真而專注的雕琢每一顆和菓子,兄妹倆則是頻頻在搗麻糬器具前搗蛋,

我正解釋搗好的麻糬可沾旁邊的黑糖即可食用,小美馬上手拿僅供示範用的黑糖實料,

完全不理會紅色圍線所代表的意義。

在「創意和菓子區」有提供豐富且大方的試吃食材,小孩們不敵甜食的誘惑,

我只能先帶小孩快步通過,再繞道外側的小販區,點些關東煮填些肚子,

準備參加11:00的專人導覽+DIY活動。

賣關東煮的阿姨貼心贈送兄妹倆小禮物,以表對我們耐心等候且不抱怨之歉意。

11:00參加專人導覽活動,導覽人員利用問答的方式引領我們進入手信坊文化形象館,

小寶牽著妹妹的手,很專心的走在最前面,

最後終於抵達位於二樓的DIY教室,這時小美才一直詢問媽媽為何她沒有糖果?

導覽的叔叔有聽到,所以在DIY活動結束後,又多贈送兄妹倆糖果。

DIY活動開始前會先撥放影片,影片的內容就是接下來問答的重點,

接著就是綠豆糕與桃小町的DIY體驗,

大家手上戴著過大的塑膠手套,降低手指的靈巧性,

尤其對小小朋友來說,不易掌握精細的和菓子的捏製。

首先是綠豆糕,師傅已先準備1盒磨碎的綠豆糕粉末、1小團紅豆餡料,

第一步是先將2/3的綠豆糕粉末倒入模具中,

我正準備拿出相機捕捉小美倒入模具的畫面,

沒想到小美在一瞬間就將所有的綠豆糕粉末倒到桌上,

我只好快速將綠豆糕粉末撿起,混亂的塞入模具內,

中間再擺入紅豆餡料,再將剩餘的綠豆糕粉末塞入,過程就像壓黏土一樣簡單。

第二部分是桃小町的製作,

桃小町是裹著慕斯、水蜜桃片、蛋糕薄片的麻糬,

先在不銹鋼杯具上輕輕地放上麻糬皮,請小美擠入9分滿的慕斯,

上放水蜜桃片與蛋糕薄片,再將麻糬皮對折包覆,邊角要稍微捏實避免慕斯外露,

倒扣後可利用已染抹茶的綠麻糬以及胡蘿蔔素的橙色麻糬團塊,捏製造型,

說真的再有靈巧的雙手都會受限塑膠手套的阻礙,最後捏出簡易的圖案交差。

DIY活動的高潮就是師傅的有獎徵答活動,我很厲害的答對了師傅的問題,

獲得1組師傅製作的完美成品,一經比較果然功力有差。

最後在附上這次活動的戰利品,

包含3盒DIY成品(綠豆糕+桃小町)、3個果凍、2小包餅乾、

5個巧糬棒、2顆麻糬糖,以及滿滿的回憶,結束這趟快樂的行程。

標籤:

101-10-13臨時決定前往位於桃園龍潭的「小人國主題樂園」,

當兄妹倆一聽到可以去主題樂園玩,興奮的配合06:00準時起床,

我們搭上接近07:50抵達中永和的台聯客運,

選在景安站前上車,可避開排隊等候的人潮。

約莫09:10抵達小人國主題樂園,

在門口的電子票券兌換窗口兌換了3人同行的門票,再加上小寶是10月壽星免費,

領了一堆劵後跟著人潮走進小人國。

今日剛好也是兩間公司的家庭日,從入口處至迷你世界區,人潮流動很慢顯得有些擁擠。

首先通過獨角仙生態區,現在不是獨角仙成蟲活動的季節(園方建議6、7、8月),

這裡只剩靜態展覽,小寶對於獨甲仙的特徵相當熟悉,最近的他特別偏好甲蟲世界。

兄妹倆對於迷你台灣裡各式交通工具感興趣,我只能不斷的提醒他們後面的遊樂園更好玩,

通過大家熟悉的迷你台灣區後,映入眼簾的是OPEN家族主題車(彩繪車)。

站在公車站牌旁的是LOCK小將以及小肉粽。

這時兄妹已迫不及待想搭乘遊園小火車,

前一晚預先複習官網提供導覽圖的好處是能加深這次旅遊的印象。

從地圖上看來到達遊樂園的路線其實不長,但園區貼心規畫了髮夾彎式的行駛路線,

讓遊客們可以開心的搭乘OPEN家族系列小火車,

我們去程搭到的是紫色LOCK小將列車,回程則是搭乘黃色的OPEN小將列車。

迎著徐徐涼風,沿途盡是清新的茶園。

下車後,再往前走,沿途都是雕刻著古埃及的石像,

小寶對於即將進入法老王的世界感到相當興奮,他跟媽媽一樣對於古埃及的世界相當神往。

我們在「法老王留影館」留下紀念鑰匙圈的影像,並選了法老王背景,作為此行的紀念。

其他年輕族群則是選擇排著「轟浪」的長隊伍,

看到驚險刺激的轟浪體驗限制,竟然連兄妹倆都能搭乘,

利用地心引力的作用,滑下的瞬間會激起6層樓高的浪花,

當媽的自小就不愛這些刺激的遊樂設施,趕緊先牽著小孩的手離開。

11:00先悠閒的品嘗自備的午餐佳餚,儲存足夠的戰力好迎接接下來的遊樂園玩樂。

第一站為「瘋狂急流」,我在六福村玩過類似的活動,這裡的設計符合親子活動,

小小的斜坡、四射的水柱以及刻意製造的激浪,讓我們甘願花時間多排兩次。

(背包裡隨時放有兄妹倆的小雨衣,我們只需在商品店添購2件成人雨衣)

下一站是小美指定的摩天輪,她喜歡幼幼版的「摩天草莓」,

我們也在離園前搭乘「OPEN小將摩天輪」,

可以360度飽覽小人國的風景,複習今日的活動重點。

在「摩天草莓」的隔壁是「跳星星」,大家都笑稱這是幼幼版的大怒神,一排6個座位,

兩側可提供身高140公分以上的大人陪同。

「小怒神」緩緩的上升再慢慢的下降,即便如此溫和,媽咪還是會有些緊張。

接著再排「採礦列車」的長隊伍,耐心等待人群慢慢移動,

因為中途小寶有如廁需求,所以這項設施只有媽媽跟小美體驗,

基本上就是幼幼版的180度雲霄飛車,需有大人陪同。

在採礦列車旁的是「大力士」,

看到這是一項費力的遊樂設施,為保存充足的戰力只好暫不體驗。

在採礦列車的另一側是「吉普車」與「嘟嘟車」,設施的類型相近,

我們只選擇「吉普車」,讓兄妹倆可獨享開車的樂趣(限小孩乘坐)。

最後是「飛飛機」,基本上沒什麼刺激性,多半是家長陪小孩滿足童心。

戶外遊樂設施玩的差不多後,我們再進入室內玩「音樂馬車」,

這個設施一次可多人一起玩,比較不會有排隊等候的壓力。

16:00準備離園,隨著人潮慢慢往遊園小火車站台的方向移動,

沿途正好可以欣賞迷你中國、迷你亞洲等經典場景,

最有趣的是小寶跟小美在少林寺前擺單腳站立的姿勢。

我們在餐飲區帶回1桶OPEN小將小人國限定紀念桶(內裝爆米花),可在路上分食,

離園前再帶回1桶OPEN小將小人國限定紀念桶(內裝糖果),可讓小寶帶去學校分享。

這次活動比較可惜的是沒時間參觀「OPEN故事館」,

聽說OPEN主題預計展到今年年底,沒機會現場看看OPEN家族的誕生背景。

17:00離園,準備搭乘台聯客運17:15車次,但因為上一站是六福村幾乎整車客滿,

中間雖有加班車,還是到17:45才順利上車,回程交通順暢,不到1個小時就返抵家門。

兩個小孩相當配合,利用坐車時間補眠,我也就不用再擔心小寶回程又有暈吐的問題。



分類